【厦门】同安区一线察访激励干部

《中国组织人事报》

柯志强

本报厦门讯 (通讯员 柯志强)近年来,同安区着眼于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好严管厚爱辩证法,让那些扎根基层、敢于担当的镇街干部出得来、选得上、用得好。

该区突出主体功能定位,开展基层镇街差异化综合实绩考评,设置镇街特色指标,宜工考工、宜农考农、宜游考游,抓好差异分类考核。依托富美同安APP,发挥"4+X"内部综合管理平台作用,及时纪实镇街干部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形成真抓实干、赶超发展的赛马效应。出台《关于加强在重点工作一线考察干部的实施意见》,设置责任清单、实绩清单、问题清单等"三个清单",坚持有原则、经常性、近距离接触干部,深入一线察访核验。加强考察结果运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做到"三个优先","千里马"优先提拔使用、"好苗子"优先培养选拔、"老实人"优先考虑待遇,现任12位镇街党政主要领导中,从基层一线成长起来的有10名。近2年提拔优秀镇街科级干部中73%为80后。

对干部考察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该区推行"三揭短四帮助"谈话制度。由区委组织部召集考察组成员对考察过程中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及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实事求是"找短";部务会根据考察组分析研判的结论进一步讨论研究,在反馈内容的圈定、谈话反馈切入点的选择上,形成一套周密的谈话反馈方案,因人而异"说短";在反馈谈话中,找准对被考察人产生激励和调解作用的侧重点,正确引导"补短"。通过"私人订制"的谈心谈话,达到"敲警钟、卸包袱、拉一把、促团结"的"四帮助"效果。3年来,累计安排各类干部谈心谈话1000多人次。同时,把八小时内的管理与八小时外的管理贯通起来,选拔任用干部同步征求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意见,注重了解干部"社交圈""生活圈"的表现。挖掘本土文化,打造苏颂芦山堂、苏公祠、林一柱故居等廉政教育基地,开辟"清风故事会"专栏,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严管好家属和子女。严格个人出入境审批管理,加大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两项法规的抽查核实力度,对不如实报告或者存在其他问题的干部坚决予以严肃处理,今年以来,对1名干部进行诫勉,12名干部批评教育和谈话提醒。

人文关怀为本,形成关爱激励机制。该区出台基层干部党内关怀帮扶10条规定,成立基层干部关心关爱专项基金,严格执行乡镇工作补贴,落实走访慰问、困难救助等关心关爱干部措施,累计看望慰问党员干部5230人,发放慰问金444.12万元。加大基层一线倾斜力度,评先评优方面为基层一线指挥部挂职干部单列30%的优秀年度考核指标,真正在身心上照顾、在生活上帮助、在家庭上扶助,免除基层干部后顾之忧。建立组工干部五个一遍走访机制,要求部机关组工干部每周保证一天时间下基层与基层干部交心谈心、帮基层干部出谋划策、为基层干部减压提气,在年内要把所有经济相对薄弱村走访一遍,把所有软弱涣散基党组织走访一遍,把所有未组建党组织的"三有"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走访一遍,把所有生活困难老干部和党员慰问一遍,与所联系的干部、人才谈心谈话一遍。围绕"四德"建设,组织各党(工)委百名摄影爱好者留心身边人身边事,发起寻找最美基层干部活动,全面推行每月1期道德讲堂,宣传镇街干部的正面形象,号召党员干部群众寻找最美、学习最美、争当最美,让基层干部更有尊严、更受敬仰,营造舒心干事的舆论氛围。

忘记密码?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