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区:“成长指数”评价激励人才创业

《中国组织人事报》

钱寅斌

本报宁波讯(通讯员 钱寅斌)今年以来,宁波海曙区积极探索"以绩效为导向"的新型人才评价机制,通过构建人才初创企业"成长指数"评价机制,引入一系列奖罚制度,有效破解人才项目"进易、退难"困境,助推人才企业健康发展。

人才初创企业应纳尽纳。将国家"千人计划"(含国家"万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含省高端创业创新团队、省"万人计划")、市"3315计划"(含"泛3315计划")人才项目和区"百创汇海计划"人才项目全部纳入评价范围,并逐步推广至大学生创业项目,实现评价对象全覆盖。目前,共有56家人才初创企业纳入评价体系范围。

监测指标精准多元。科学设计人才项目评价指标,本着"企业运行良好、人才培育有效""硬指标、软指标兼顾"的原则,在全面考量企业发展规模、盈利能力的同时,将企业研发能力(包括研发投入比、专利产权数、参与或主持行业标准制定等)、品牌实力、文化软实力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企业经济社会贡献度和人才集聚效果。

评价流程科学阳光。多部门联动,建立完善人才初创企业成长指数评价体系共建机制,实现全程动态跟踪。组织部会同人社、科技等部门确定评价体系整体框架和指标权重;统计部门负责建立测算模型,按照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综合数据,完成《人才初创企业成长指数排名表》和《成长指数分析报告》,并引入第三方服务平台对企业成长指数进行公开展示和纵向对比。

评价结果运用奖惩并举。将评价结果作为精准服务人才的重要参考,广泛运用到政策兑现、后续资助、推荐选送、能力提升、评优评先等各个领域。对评价结果"优秀"的企业,给予重点培育推进和后续扶持激励;对评价指数"异常"的企业,及时把脉问诊,合力攻坚克难;对个别评价"较差"的企业,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清理。同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全区人才初创企业面上指标,综合研判人才引进产业导向和市场化前景,全面实现高层次人才项目的精准选择、快速认定和有效扶持。截至目前,该区通过跟踪评价,已向16家企业兑现政策资金1300万元,促成8家人才初创企业与投资机构达成逾6700万元的融资意向,7家企业被列入"清退名单",真正实现扶优扶强。

忘记密码?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