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建525个“毡房党小组”

《中国组织人事报》

张新梅 李悦

新疆阿勒泰地区有3000余名游牧党员,他们处于半定居、半游牧或四季游牧的生活状态,难以参加村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党内基本组织生活。针对游牧党员组织生活"季节停滞"困境,阿勒泰地区坚持覆盖、便捷、实用原则,建立牧区"毡房党小组",通过定点管理、按需组织、轨迹考核,推动游牧党员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为推进游牧党员组织生活常态化,阿勒泰地区根据四季牧场分布和管辖范围,全地区7个县市以乡镇牧业办公室为中心,组建56个牧办党支部,确定分管牧业的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按片区划分525个"毡房党小组",推选政治坚定、有一定文化素养、威信较高、转场放牧地点相对固定的牧民党员为党小组组长。形成一中心多基点的游牧党员组织生活管理架构,建立游牧党员组织生活"双重管理"办法,明确游牧党员在定居点由村党支部集中管理,在四季牧场由牧办党支部管理,确保游牧党员组织生活不断线。

阿勒泰地区还推行"毡房党小组""五微组织生活"模式,围绕牧业结构调整、维护民族团结、稳边固边戍边等28项牧区中心工作,通过微党课、微活动、微座谈、微服务、微感悟,组织游牧党员开展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艺汇演等活动2万余场次。

为激发游牧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性,阿勒泰地区探索推行"毡房党小组"考评"四挂钩"办法,对工作组织落实到位、积极参与组织生活、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的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党员,优先评选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参与组织生活不积极、作用发挥不好的党员,由所属村党支部进行批评教育并跟踪整改。

忘记密码?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