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发挥乡土人才作用脱贫攻坚作先行

《中国组织人事报》

崔茜

本报宿州讯 (通讯员 崔茜)近年来,安徽宿州市把乡土人才作为脱贫攻坚的先行军,着力从政策指导、扶持培养、搭建平台、优化环境上出实招,帮助乡土人才茁壮成长,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政策指导,把乡土人才"带"起来。依托地域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引导优秀乡土人才发挥自身特长,利用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优势,开辟群众增收致富"绿色通道"。

推广新型经营模式。通过牵头领办行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社,以"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形式为抓手,推行"乡土人才+基地+农户"模式,扩大"影响一片、带动一群、造福一乡"的集群发展效应。以埇桥区灰谷镇"土专家"李清武为代表,创立"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联合13家专业合作社、27家家庭农场,辐射带动6500余农户,务工农民每年可获得5000多元工资收入。

实施"传帮带"工程。组织乡土人才与青年技术人员及贫困户结对子,鼓励引导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开发、承包经营、投资入股、成果转让、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等形式,从事科技推广或产业化经营活动,带动农民群众实用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近几年,宿州市先后选派381名科技特派员为农民或企业提供技能培训、难题诊断、技术咨询等服务,培育打造酥梨、电商等乡土人才特色小镇。

扶持培养,让乡土人才"跑"起来。充分发挥宿州市现有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等国字号招牌,为乡土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在脱贫攻坚中挑重任。把扶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采取"1+1""1+X"等模式与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种养大户(农场主)+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动群众拔穷根、奔小康。草源牧业马良兵通过入股分红和提供产业支持,帮助27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碧云天合作社王琼带领63名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人均增收3600元。灵璧县虞姬养鸡协会张良林带领本地及周边10万农民养鸡致富,会员养鸡户年养殖纯收入高达4.4万元,荣获"省企业型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

开展精准培训。将乡土人才培训纳入整体人才培育长期规划,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为人才全面建档立卡。整合线上线下多种资源,综合运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多种渠道,针对不同类型乡土人才特点,开展多元型、差异化、订单式培训,进行"点对点"指导、"面对面"帮扶、"手拉手"服务,提升乡土人才的科学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乡土人才"提档升级"。自2013年以来,宿州市开展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工程,几年来共培训乡土人才11410人。

搭建载体平台。坚持以平台促发展,加强与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安农大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柔性引进农业专家与技术服务。砀山县田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农大专家合作,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4项,培育的波尔山羊种羊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种羊邀请大赛金奖。淮河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大豆绿色增产攻关,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展土壤修复试验,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推多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推广服务模式。

加大支持力度。各县区设立乡土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砀山县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撬动7亿元左右社会投资,吸引10万余人开设电商产业,网店、微店超1.5万家,并且在全县60个贫困村每村建成一个村级电商扶贫驿站,搭建电商带动贫困户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电商+一村一品",带动贫困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挣钱脱贫,相继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李娟等一大批典型。出台《关于支持乡村企业家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本土特色方面出实招,推动在土地流转、财政补贴、科技服务、社会保障等关键环节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

忘记密码?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