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五步工作法”探索人社扶贫新路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临仁轩

山东临沂是人口大市,也是贫困人口大市。2016年,全市有省定贫困村568个,贫困人口44.2万人,经过走访调查有11000多人想实现就业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山东临沂市人社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能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殷殷嘱托,带着感情和责任,勇于担当,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人社扶贫新路子。

五步工作法助脱贫

该市人社部门积极做好"转、建、扶、合、安"五步工作,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帮助人员"转"。对有能力进入企业就业的,积极与企业对接,帮其实现就业脱贫。组织市县各类企业,举办就业精准扶贫专场招聘活动166场次,帮扶贫困人口就业1244人。针对残疾贫困人口特点,积极联系临沂市鲁蒙食品集团总公司,帮助安排100多名残疾贫困人口集体就业脱贫。

引企进村"建"。充分发挥当地在草编柳编、玩具鞋帽、服装加工、果品加工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形成了"新建、改建、认定"等三种符合临沂市实际的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模式。所谓"新建",就是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在贫困村新建适合企业发展和群众需要的扶贫车间。所谓"改建",就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对闲置的场所进行改造提升,设立"扶贫车间"。所谓"认定",就是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按照市场化原则,联合扶贫部门,对贫困村已建立的加工点认定为扶贫车间。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共打造就业扶贫车间762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09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4310余人,全市有16家扶贫车间被认定为国家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110家被认定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

自主创业"扶"。广泛设立创业扶贫工坊,大力推广"1个创业主体+1个贫困户创业点+1期创业培训+1笔创业扶贫贷款"的"1+3"创业扶贫模式,激发贫困人员创业热情,让贫困人员在家中就能通过创业实现脱贫。2017年全市共打造创业扶贫工坊517家,带动就业创业7488人,其中贫困人口1621人。

劳务互助"合"。发展和倡导"劳务合作中心(合作社)+贫困户+企业"的劳务扶贫新模式,考察、遴选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较强、岗位适合的企业作为贫困劳动力就业基地,定向招收贫困劳动力,开创贫困人口脱贫新模式。

特困群体"安"。针对大龄、残疾群体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强力推进"千名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计划,积极开发设立村级养老、托幼、照料病患、助残等农村家政服务类公益岗位,全市共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402个,安置特困人员1680多人,实现托底安置脱贫。

扶贫资金惠及群众

人社扶贫没有钱不行,围绕钱从哪里来,山东临沂市人社部门主动作为,多方协调,探索出了"用好扶贫资金,盘活就业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扶贫经费保障新路子。

惠及群众"广"。第一时间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加注标识,确保贫困人口享受医保扶贫政策。政策落地"实"。免费技能培训补贴。由政府出资,对贫困人口实施免费短平快技能培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328万元。促进就业"稳"。对设立"扶贫车间",与农村贫困人口签订承揽合同,在12个月内给付报酬达到当年省定贫困线标准以上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扶贫车间"一次性奖补。

长效机制促责任落实

为全面推进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和末梢,临沂市人社部门总结探索出了"组织领导-检查督导-人才队伍-宣传引导"工作机制,形成了推动人社扶贫工作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

领导机制"强"。为全面推进人社精准扶贫工作,市里成立了以人社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社精准扶贫领导小组",下设5个推进行动小组。各县区、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和推进机构,织密了市、县、乡(镇)、村四级人社扶贫组织网络。

推进作风"硬"。市人社局专门抽调人员设立了"就业精准扶贫推进督导办公室",分别在沂水、沂南、费县、郯城、平邑召开了全市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对重点工作每周一调度,重要数据每月一通报,关键环节时时督导,出台5个含金量较高的通知文件,切实推动扶贫政策全面落实、资金全面落地、项目全面实施。

人员队伍"精"。加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力度,共组织考聘258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扶贫一线;探索出了沂南县孙祖镇基层人社所扶贫当好"五员"的做法,并在全市推广,加强了人社扶贫人才队伍,极大提高了扶贫效益。

社会氛围"浓"。加强工作宣传,做到"六个知道",即抓好沟通协调,让县区领导、镇领导、"第一书记"、包户干部、村支书和贫困群众了解人社扶贫政策、帮扶活动、帮扶成效等。

忘记密码?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