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找准发力点 打出组合拳

《中国组织人事报》

王小军 杨小民

本报大同讯 (通讯员 王小军 杨小民)去年以来,山西大同市高度重视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坚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脱贫成果,瞄准关键点精准发力,打出组合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责任在村落实,精准职责推进脱贫。印发《关于保持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队伍稳定的通知》,规定贫困县的常务副县长主抓脱贫攻坚工作,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党政正职、各级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成员要保持稳定。各县(区)委书记主动担起攻坚主体责任,各乡镇党委积极发挥攻坚"龙头"作用,形成"市委统筹、县委落实、乡村实施"的攻坚大格局。推行"书记项目"制度,把抓党建促脱贫中最难推进的1-2项工作作为县(区)委、乡镇党委书记牵头工作,以项目化手段推进落实,确立书记项目216个。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建立精准到村的责任机制,为推动精准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组织在村建强,夯实基础引领脱贫。坚持组织设置和脱贫产业发展同步延伸,全市农村党组织牵头建立各类合作社900多个,组建联合党支部70多个。坚持"带头"和"带富"同步强化,立足"选",择优"派",突出"育",先后选派20余名机关干部和200多名农村致富能手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分层分类举办190余期农村"领头雁"培训班。坚持整顿软弱涣散和强化基层党组织脱贫能力同步提升,把脱贫攻坚成效作为衡量整顿效果的重要依据,每月进行1次抽查,每季度进行1次督查。坚持党建经费保障和激发干事动力同步推进,全市乡镇党建经费达到70万元,村级运转经费达到9.5万元,村干部待遇保障正常增长。

坚持干部在村成长,锻造队伍服务脱贫。建立"五帮联动"帮扶机制,在全市形成领导干部带头、机关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到户、工作队员驻村、第一书记在村任职的脱贫攻坚帮扶体系。构建"125"帮扶工作机制,实行"周报告、月汇报、月通报"督查制度,从机制上解决了方法不明、任务不清、措施不实等问题,保证驻村干部待得住、干得好。建立帮学互促机制,组织编撰《脱贫攻坚政策解读精选》等一系列资料汇编,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巡回交流会,促进驻村干部交流学习。截至目前,广大驻村干部共帮助解决难题6241余个,制定扶贫计划6780个,落实扶贫资金2.1亿多元,为贫困村民办实事10800余件。

坚持资源在村整合,积聚力量助推脱贫。各级党组织发挥党员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鼓励和支持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599个;市人大组织各级代表7000余名开展"人大代表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市政协组织27名政协委员参与"扶贫超市"公益项目认领活动;出台鼓励和支持本地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办法,支持12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在农村领办创办特色产业合作社,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攻坚格局。

坚持成效在村检验,强化载体驱动脱贫。实施以发展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批"工程,各级党组织积极推动产业项目落地,2.94万人纳入异地搬迁范围,组织3798名贫困人口参与生态造林,10477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6.68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群众功能进一步强化。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突破点,采取整合有效资源、盘活集体资产、依托驻村企业等"八条途径",一村一策、逐村攻坚,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安排5622万资金,扶持天镇县20个行政村、广灵县10个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市1969个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万元,5万元以上的村占80%,其中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有39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有64个。

忘记密码?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