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深化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

《中国组织人事报》

鄂组轩

本报武汉讯 (通讯员 鄂组轩)近年来,湖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建引领、深化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关制度。构建简约高效的街道(乡镇)管理体制。统筹街道(乡镇)党政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调配,跨层级向街道调剂1.1万多个行政编和事业编;选拔933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街道(乡镇)由"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大力培养能够把群众组织起来的带头人队伍,实行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管理,稳妥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9.4%、99.8%。完善村(社区)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机制,全面落实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村(社区)各类组织负责人向党组织定期报告工作。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组织体系。完善"街道党工委(乡镇党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以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组建333个街道"大工委"、3648个社区"大党委",贯穿、引领、保障基层治理。

突出群众主体,推进"三治"融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激发自治活力。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全面加强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依法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施村(居)事务阳光工程。健全党员联户机制,发展和培育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更加积极主动。持续加强法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一居一警"、"一村一辅警"、法律顾问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法治素养,引导群众依法支持和配合基层治理。积极彰显德治教化。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实施"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行动,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氛围日益浓厚。

强化多元协同,构建共治格局。统筹党委、政府、市场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下沉。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面建立"双报到、双报告"制度,落实"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党员)接单"机制,全省104万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参与治理、服务居民。持续向"五类重点村"选派驻村工作队1.2万支、驻村干部4.26万人。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不断向基层集聚。推动群众和市场主体高频办理的服务事项下沉乡村,深化湖北省政务网和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好管好用好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建设小区"红色驿站"、邻里中心、塆组服务阵地等党群服务站点,全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和村(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基层单位组织、动员、服务群众能力不断增强。推动群团和社会组织有力有序参与。实施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计划,培育巾帼志愿服务品牌,981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乡治理一线。开展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深化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加强对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忘记密码?   /   帮助